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旧民主主义革命醒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站新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理论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代表现代化建设强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二、创新的理论——三民主义的内涵与实践一、时代的呼唤——三民主义提出背景三、伟大的转变——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奕昕康有为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一: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一、时代的呼唤:(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1899年的孙中山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一、时代的呼唤——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深受林肯思想启迪政治:民族危机日深,之前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2、提出: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有什么关系?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三民十六字纲领内容地位民族民权民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前提补充发展核心1、内涵: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二、创新的理论——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实践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进步性: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进步性:“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等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2、三民主义的评价:2、三民主义的评价: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1、发动辛亥革命:1911、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1911、10、10武昌起义1912、2、12溥仪退位3、三民主义的实践: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颁布:1912年,孙中山B.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C.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二次革命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1917、1921)失败失败失败失败维护民主共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的斗争维护民主共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的斗争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活动活动活动活动结果结果结果结果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两次护法运动两次护法运动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思考:孙中山领导的一些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