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初中导学案语文年级八年级课型问题生成课主备人复备人审核课题16、大自然的语言本节课共2课时,第1课时全学期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知识点1、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意,并会运用。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难点对一些气象专业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读写结合,展示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2、和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资料,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程序创设情景导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时间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激情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生参与积极。2.怀着对问题的热情探究走进课文。2分钟第1页共2页扶风初中导学案语文程序创设情景导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时间检查自学收集生成问题创设效果检查情境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做圈点标注2、老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师生共同收集共性问题。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在课本上作批注。2、指导学生将组内产生的共性问题写在导读单的指定位置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评价单》“我的问题”位置上。13分钟合作探究全班展示创设自主探索思维情境合作交流: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这篇课文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2、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吗?如果不是,那介绍的是什么?文章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又有什么作用?3、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决定物候观测来临的因素有哪些?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教师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2.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1.学科长要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2.所有同学都应积极参加学习.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把答案写在生成单上.15分钟问题训练组内评价创设评价情境学生完成训练单。1、教师做好训练的组织、指导。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1、学生积极参与。2、学生大胆展示,并互相纠错。12分钟总结归纳提升意义创设反思情境本文介绍了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描述物候现象,第二部分是对物候作出科学解释,第二三部分是追究因果关系,第四部分阐述研究意义。总之,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从现象到本质),条理分明,逻辑性强老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收获的喜悦情感。3分钟教学反思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