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的作用——师德教育案例四平市铁东实验小学杨波杨老师刚接这个班美术课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找到她,请她帮忙做一件事,那就每次上完美术课量,请她帮忙提醒学生把掉到地上的纸屑等杂物捡起来,把学生自己用的东西收拾好。班主任老师还告诉她,每次上完美术课,班级都跟刚结束战斗的战场一样,满地的美术材料的碎片,以前的美术老师每节课都提醒学生,但效果并不怎么好。无论怎样,收拾一下总比不收拾要强些。这不是什么非份的要求,杨老师爽快地答应了。第一次上完美术课,杨老师想对学生提出要求,要他们把自己掉到地上的纸屑等杂物捡起来的时候,发现情况并没有班主任老师所讲的那么糟,在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就和老师一起在收拾。当时杨老师想:可能是学生看到新老师,装门面吧;或者是班主任怕自己上课的时候,学生把班级弄脏,故意说得严重了!以后的两个月,杨老师特别留意了这方面的事,也没有发生教室像“战场”一样的情况。就在杨老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找到她,和她聊起了学生的变化。杨老师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班主任老师也发现每次美术课上完,班级的卫生都保持得很好。她也以为是学生在新老师面前装样子的。但两个月了,一直保持得很好,这使得她产生了了解原因的兴趣。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学生告诉班主任老师:杨老师要下课时,总会自己先收拾自己掉落的材料碎片什么的,他一收拾,同学们知道要下课了,也就开始收拾了。而且,老师都在捡地面的杂物,我们当然也得捡了。同学们还告诉班主任一个细节,说杨老师上课时,撕掉的胶带啊,剪掉的纸屑啊,从不往地上扔,所以同学们也不好意思往地上扔。此时,杨老师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学生。以前总是听身教重于言教,也知道这句话有道理,但没切身地体验过,这回,算是真正见识了身教的魅力了!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因为小孩子的模仿天性,他们会不知不觉去模仿他们身边的人。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他们会把教师的行为,当作模仿的第一人选。因此,教师平时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杨老师的行为,正是因他的不经意,而让学生感觉到自然,毫不做作,孩子的心灵虽然幼稚,可是他们能感觉到老师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做给人看的,所以他们也乐于去信服这样的教师,乐于去模仿这样的教师。其实,所谓的身教,也就是榜样教育。教师被俗称为“人样子”,也就是这个原因。教师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接触的最多的人,加上中国传统观念中对教师的神圣化,教师的榜样作用,可以说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铸就了的。正是如此,才有了上杨老师可以轻易解决孩子乱丢纸屑的习惯问题。身教,原来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