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教学重点:把握对松鼠特点的具体说明.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状物方法;由课文内容延伸到"保护动物".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从小都受到这样的教育——要爱护动物.为什么呢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因为大千世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人类的朋友便许许多多.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朋友,请同学们一起看看它是谁哦,原来是可爱的松鼠.那么,大家对松鼠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我们还是一起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它吧.(展示松鼠图片)二关于松鼠图片,声音及影片相关知识《辞海》中的"松鼠"条目: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用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动物学》中关于松鼠的介绍:经济价值高的动物,根据他们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肉用兽,毛皮兽和药用兽三类.毛皮兽有水獭和松鼠等.松鼠栖息在树林中,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等地,毛皮可以做成大衣,尾毛可以制笔.三作者简介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四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特点是:一客观性.不论是介绍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二科学性.说明文的任务之一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给人以真知.三实用性.说明文要求词能达意,词尽意旨,使人"明其言,知其意".说明文有多种样式,科学小品是其中一种.科学小品有两个特点:一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二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胜.本文是科学小品中的著名作品.作者布丰,是法国博物学家,科学家,贵族家庭出生,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皇家科学院,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是净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36卷.五、课文朗读1.把握课文中红色字体的词语的读音.驯良(xùn)乖巧(guāi)清秀(qīngxiù)矫健(jio)机警(jng)玲珑(líng)帽缨(yīng)歇凉(xiē)榛子(zhēn)榉实(jǔ)橡栗(lì)蛰伏(zhé)错杂(zá)苔藓(táixin)圆锥形(zhuī)梳理(shū)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读出你比较喜欢的片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生朗读)作者是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的,写得生动而形象.六、课文理解1.松鼠是怎样一种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明确:(总)第1段,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第2段,松鼠的漂亮.(分)第3段,松鼠的驯良.第4,5段,松鼠的乖巧.(补充)第6段,松鼠是一种有用的动物.2.研读相应段落,完成表格.特点从几方面说明漂亮1面容和肢体:清秀,矫健2好看的尾巴:帽缨形,翘3吃食的样子:前爪送,坐驯良1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2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3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乖巧1过水:尾巴当帆和舵(动作)2警觉:跑,躲,逃3跑跳:轻快,善爬树1选址:干净暖和(筑窝)2建造:宽广坚实3居住:舒适安全4盖子:充满灵性补充说明:松鼠的繁殖;换毛;松鼠的价值——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制衣.七知识拓展1倡议同学们关爱动物作者笔下的松鼠可爱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大千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对待它们,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学生浏览相关的动物图片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报道)请学生发出"关爱动物"的呼吁,每人说一句话.2合作交流: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学生可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自己组织语言,将这种动物介绍给大家.(学生作业)检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