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论语》十则分值:30分时间:30分钟一.(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默写或按要求填空。(8分)(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登斯楼也,则有,,,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5)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风正一帆悬(2)落红不是无情物(3)醉里挑灯看剑(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2015年中考安徽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百里奚举于市举: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其:_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曾:__________(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__________(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_________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8.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答案】15.(1)被选拔,被任;(2)他,他的(3)通“增”增加。(4)了解,明白(5)在外面,指国外16.(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一个人常犯错误,才能改正。17.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15.【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故”、“是”都是古今异义词,分别解释为“所以”和“这”。翻译第(2)句,要注意“过”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翻译为“犯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提取。选文共两段,其中论述人才造就的句子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前一句主要从客观因素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艰苦环境的重要性;后一句从主观因素方面进行论证论,指明内心经受折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选文是以篇议论文,此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判断。判断论点,要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和结尾。其实,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不难发现,选文第一段列举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道理,第二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证“死于安乐”。有了上面的论述,结尾自然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结论。【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2014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