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授课老师王丽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字、句,体会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不高,学习中懒、依、靠,处处都要老师带动。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适时地点拨、启发、引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突破方法:以读促讲。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突破方法:在读文中感悟、体会。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描写金字塔的写作方法。学法:采用各种方法朗读,体会金字塔的雄伟壮观。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收集金字塔、古埃及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风采。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二、讲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2、看图,品味文字。(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3、朗读课文第一段。三、讲读第二段(第2、3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1)投影映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2)指名读这两句话。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3)投影映示:按课文内容填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5、小结说明方法。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指名读有关句子。6、指导朗读第二段。四、讲读第三段(第4~5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3、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五、讲读第四段(第6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文有什么关系?(1)为了建造这个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2)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六、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小练笔)运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