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5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每次的时间约为10s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D.我们的教室的长度约为10m2、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8.60cmB.1.60cmC.1.6cm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运动越快。4、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B.1.0m/sC.0.96m/sD.1.2m/s5、“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6、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7、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8、如图5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A、A点B、B点C、C点D、E点9、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B.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C.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D.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10、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2、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13、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1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5、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A.(2)(4)正确B.(2)(3)正确C.(1)(4)正确D.(1)(2)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6、如图1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17、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_。18、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123456789101112131415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19、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