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课文复习要点——七(上)第三单元一、课文点睛第11课春【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2.根据拼音写汉字。(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3.词语解释。(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4.词语填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重点句段】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重点常识】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重点问题】1.描写景物的方法: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听觉——牧童的短笛成天嘹亮的响着;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2.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3.结尾的含义:对前文几幅春景图含意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春天景象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表现出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和憧憬未来的精神状态。第12课济南的冬天【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暖和huo着zhuó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宽敞chǎng贮zhù蓄2.词语解释。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响晴:晴朗无云。设若:假若。【重点句段】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重点常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重点问题】所写景物的特点:天气:晌晴;山:低矮;雪:轻薄;水:清澈;城:娇小。第13课夏感【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芊芊qiān、磅礴pángbó、澹澹dàn、轻飞曼màn舞2.解释下列词语。黛色:青黑色。灵秀:灵活,美丽。融融:暖和的样子。澹澹:荡漾的样子。芊芊细草:草木茂盛的样子;轻飞曼舞:形容蜜蜂,蝴蝶飞舞的美妙姿态。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闲情雅致:闲适的精致。【重点句段】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2.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重点常识】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重点问题】思想内容: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的山坡上密密的草黛色的绿荫烦人的蝉儿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成熟的麦子、万物蓬勃生长等自然景象,以及夏天的色彩,农民辛苦紧张的劳动场面,表达了作者赞美自然、歌颂劳动之情。第14课秋天【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伐木声丁丁zhēng鳊biān鱼乌桕jiù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i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