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文献研读陈梅芳文献观点梳理启发安徒生是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曾学过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至今记忆犹新。今天在文本素读的基础上,我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研读了著名作家安徒生先生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感触良多。“丑小鸭”原是世界知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同名童话中的主人公,这位作为主人公的小鸭子被其他动物视为丑得出奇,因而处处受到歧视。安徒生用同情的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把“丑小鸭”的遭遇写得生动感人,因而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个名篇,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文的作者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有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切的生活体验,他塑造的丑小鸭形象才生动感人,这也应验了作者本人说过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本文结构明了,叙事清楚,围绕一条线索来组织材料。故事紧紧围绕丑小鸭的种种经历来展开顺序描写,丑小鸭出生时有又大又丑,大家都叫他“丑小鸭”,他处处受排挤遭讥笑,无奈之下只好逃走,他逃到野鸭的沼泽地,又逃到老太婆的农舍,结果还是受歧视。在他快冻僵的时候,好心的农夫救了他,从此他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他见到美丽的天鹅时,又惊奇又羡慕,当他在春天到来时在湖边散步,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竟然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时,他无比喜悦,孩子们向他撒面包屑、麦粒,大天鹅吻他,他感到太幸福了,内心发出了快乐的声音。全文重点突出,紧扣主题,详细描写了丑小鸭克服困难付出努力后获得来之不易的幸福的全过程。本文通篇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适于儿童的阅读与欣赏。描写丑小鸭的样子时,作者用1、这篇童话收集在《安徒生童话》里。它是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于1844年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2、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安徒生曲折不幸的经历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使得他有感而发。3、写文章抓住主线很重要,主线确立了,所有描写都紧密围绕这条主线层层铺开,文章就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了。“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等口语形象地描绘出了丑小鸭的“丑”。写丑小鸭受排挤遭讥笑时,用几个简单易懂的动词“啄、赶、踢”,给我们展示了可怜的丑小鸭形象,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当写到丑小鸭发现自己竟然是天鹅时,作者仅用“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两句通俗的话语,就令一只美丽的天鹅跃然纸上。全篇语言儿童化口语化,适合中低年级阅读与欣赏。本文是篇童话故事,全篇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事曲折,富有童趣,能引起人们的兴趣。鸭妈妈的寂寞和抱怨,让人理解,丑小鸭处处受排挤遭讥笑的境遇使人同情,他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是天鹅时的喜悦又让人感同身受。作者妙笔生花,全文都灵活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可怜巴巴的丑小鸭当作人来写,仿佛他也如人一般会伤心难受,也如人一般会苦闷,也如人一般会羡慕别人,也会感到幸福快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哪里还是一只丑小鸭,分明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小可怜。另外,作者将对丑小鸭的描写重点放在了描写他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是被迫离家流浪,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然不满足,仍然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为此,他经受了严冬的困苦和灾难,当他一见到久已仰慕的天鹅,便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本文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这一童话的广泛流传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