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词语(2分/个)妻子()、绝境()、无论()、要()、延()二、村中人是怎样对待渔人这个不速之客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这些说明了什么?(5分)(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说明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且家家备有酒食,生活富足。三、文中写村中人自云一段话,含有什么意思?(5分)通过自述,补充交代了他们的来历和长时间与世隔绝的原由。作者还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当时东晋社会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似乎想给人指出一条出路:要想摆脱黑暗统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时乱”一样,去找一个绝境过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但这仅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四、“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4分)提示:此话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社会。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人们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伏笔。五、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咸来问讯(都)B.便要还家(邀请)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D.为具言所闻(说出)c六、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语句?作用?(4分)“初极狭,才通人。”暗示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为下文“复寻未果”“遂迷”作铺垫。七、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5分)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桃源人为世间社会的动荡,百姓的痛苦生活而叹惋。八、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的目的是什么?(4分)暗示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也是不会实现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叹惋之情。九、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要读出节奏来。朗读下边的句子,用“/”标出停顿的句子。(2分/个)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十、试用学过的古诗描绘陶渊明笔下理想社会中的环境或生活图景。(6分)环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