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立项情况,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等)1.1立项情况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内市监函字〔2019〕33号)精神,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积极申报了《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于2019年6月14日下达《2019年第1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市监标准字〔2019〕170号),批准《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立项。1.2标准提出单位、起草单位、起草人标准提出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标准归口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标准主要起草人:季蒙、邢钰坤、郭中、曹恭祥、杨跃文、王志波、张海东、李银祥、赵福龙、史爱君。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互叶醉鱼草(BuddlejaalternifoliaMaxim),别名白芨、白芨梢(陕西),白积梢(甘肃),马钱科醉鱼草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为中国特产,在我国分布较广,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北、青海等省区。我区多产于鄂尔多斯与贺兰山区海拔1400~2500米的干旱山地灌木丛中或河滩边灌木丛中,已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为三级保护树种;其株型端庄雅致,花朵簇生或形成圆锥状花絮,繁茂艳丽且具有芳香味,块茎可食,根、花、叶皆可入药,枝干入蒙药,代“檀香”用。因此在经济用途上多作为药用,也利用其花朵提取芳香油互叶醉鱼草不仅拥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生态价值已逐渐得到人们认识,特别其具有耐干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根系发达、生长量大等极强地适应能力,对土壤无特殊的要求,在陡坡、沙地、多砾石、土地区等多种立地条件均可生长。其幼苗生长迅速,成苗成林快,无病虫危害,有较高的栽培价值,适用于干旱山区保持水土、造林绿化或庭院路旁栽种,是西北干旱地区造林的优良灌木。因此市场对互叶醉鱼草优质苗木有着可观的需求量。目前,我区的互叶醉鱼草苗木繁育技术已初成体系,多地引种培育成功后栽植应用,从繁殖材料获取到成苗的全部培育过程涉及多项技术措施。为培育大量且优质苗木,打破繁殖缺陷,提升苗木质量,各项培育技术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急需做到标准化,以达到最佳的苗木培育效果;通过制定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在育苗实施过程中才更有益于掌握苗木品质状况,积极开发和应用新型高效技术,更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因此,制定一套适用于我区的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标准尤为必要。三、主要起草过程本标准于2019年6月立项启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编制任务。基于互叶醉鱼草育苗相关研究以及多地点的繁育调查测试结果,编写人员在接到立项批复文件后,进一步收集、查阅并整理了相关方面论文与技术档案,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起草本标准。在本标准起草前,讨论编写提纲,并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标准草稿提纲。标准草稿的编写思路是先明确标准使用范围,并根据育苗技术应用的调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归纳育苗方式。然后根据每种育苗方法的繁殖特点、苗期管护技术要求和苗木生产环节这几个主要层次编写具体内容。其中,育苗方法主要从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移植苗培育、容器苗培育等繁育技术要求细化内容;并根据每种育苗方法的繁殖方式、周期、基质、环境差异等细化苗期管护内容;在壮苗生产环节中主要从移栽、定型、出圃、运输、调查记录、贮藏等内容细化互叶醉鱼草苗木繁育技术要求。同时,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反复修改细化段落、单位、文字表述等细节内容,尽量做到文字准确、结构清晰、层次合理、逻辑关系明确。经多次协商讨论于2019年10月编写完成初稿。2019年12月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互叶醉鱼草育苗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992~2017年,我院科研人员对互叶醉鱼草的引种栽培、生长规律、种子采集与贮藏方法、裸种育苗、室内外嫩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