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范寅虎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3.11.10-1946.7.25),安徽歙(she)县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大众诗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伟大的民主战士(周恩来称之为无保留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是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名行动理论家。陶行知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主、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去世以后,由全国53个人民团体进行了公葬,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写有“民主之魂,教育之光”八个大字的旗帜,这是对陶行知一生最崇高的评价。作为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陶行知亲自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这一学说有三条基本的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一)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及启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人们通常称“生活即教育”为生活教育的本体论。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反过来,要想受什么教育就得过什么生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这一原理可以概括为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并不是要把生活与教育混为一谈,抹杀生活与教育的区别,而是反对把教育与生活对立起来或把教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搞所谓的纯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而反对以文化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字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给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应该关注农村生活及农村幼儿的生活,并从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幼儿受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教育。十年前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核心的观念,就是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开展教育。在《纲要》中共有33处使用“生活”一词,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教育(76)、活动(60)、学习(35),居于第四位,是纲要中使用最多的五个关键词之一(还有一个是发展,出现29次)。在前面各位老师的讲座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生活教育的理念。(二)社会的、应济社会需要的、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含义及启示“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所论。这一原理是与“生活即教育”密切联系的,既然生活就是教育,那么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都是我们生活的场所,所以整个社会就都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并不是主张完全取消学校与社会的区别,使教育退回到原始社会去。对这一问题,陶行知有句名言:“不应济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的目的一是要应济社会的需要,二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也就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这条原理启示我们:幼儿教育不能关门(园)办学,而要与社会打成一片,社会中的工厂、农村、部队、机关……,自然界的鸟兽鱼虫、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四季交替……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工人、农民、干部、幼儿家长……都是可以依靠的教育力量。目前,我国的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