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建议作者:马怀德文章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日期:2016-07-01浏览次数:246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力度、覆盖面和效果上来看,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改革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包括改革的社会感受度不明显,类型化不足,明减暗增、上减下增的现象依然存在,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程序有待完善。因此,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效导向,从数量控制型改革转向质量提升型改革,分类推进,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统筹进行、一体谋划,修改《行政许可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完善改革程序。[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法治政府建设[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16)03-0014-05[收稿日期]2016-05-01[作者简介]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简政放权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目标。本届政府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931大刀阔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将审批制度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和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全面清理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数量上看,截至2016年2月底,本届政府已分9批取消下放了59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占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的39%,提前两年多完成本届政府任内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从覆盖面来看,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和市场监管领域。例如,《国务院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取消了经营流通人民币审批、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批、商业银行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审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被清算的外资金融机构提取生息资产审批、其他期货经营机构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审批,都与市场经济和市场监管相关,占被取消的13项许可事项中的6项。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和市场监管领域,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的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效果上看,本级政府通过分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形成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市场创造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等新思路、新理念,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总体来看,十八大以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出发点推动简政放权。不断深入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带动城镇人口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比2014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创历年新登记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新高。特别是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改革成效明显,11月、12月新登记企业数量连创新高,分别为46万户和51.2万户,达到历史最高值。”[1]第二,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协调同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修改与简政放权有关的法律39部,国务院分四次修改行政法规63部,废止行政法规3部。”[2]各级政府取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