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VIP免费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_第1页
1/2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_第2页
2/2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光谷二小舒畅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有篇课文,课题是《杏儿熟了》。课题很有趣,学生学习时,对杏儿特别感兴趣。至于其他,学生能留下印象的,我问过好多已经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他们大多只知道,这篇课文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学会分享就会快乐”。如果要我来说,孩子们的回答,真的,非常正确!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我熟悉----网上的,上海的沈建英老师的一节课堂实录;某校某校的集体备课,或者某位老师的一节课堂教学笔录。直到----本校的,我自己的一节不知道算什么的一节课,上完后,我忽然觉得,还没有上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对以上种种的“颠覆”。我不知道我的颠覆对不对。先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吧:《杏儿熟了》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既然是回忆性的,那么,作者回忆什么呢?读过课文,很明显,作者回忆的就是自己的奶奶。奶奶又有什么值得“我”难忘的呢?看过课文,答案就出来了,文章有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我们家有一棵大杏树。第二自然段,写我们家的杏儿好(“一颗一颗”,“橙黄橙黄“,这是正面写我们家杏儿多、熟透了(或者说颜色艳);还有侧面的:过路的人羡慕的说:“嗬,好杏儿呀!”一个“嗬”,一个“好”,足见我家杏儿不一般,那是真的好啊!)。那么,接下来作者又写什么呢?第三、四自然段写“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数杏儿。”我“为什么难以忘记这件事呢?是的,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引导孩子们说“杏儿数都数不完,那说明咱们家的杏儿丰收了啊。”;多数老师在教学至此都会让孩子们带着丰收的喜悦之情来读,来体验。错了没有?没有啊!那么,接下来,后面五六七自然段写奶奶分杏儿给小淘气和他的伙伴们吃,老师们一般就没有注意把握了。教学至此,我们大多会把奶奶的话“有果子大家吃才甜”当作经典,一个劲儿的非要让学生说“果子”什么什么意思,“甜”还有什么什么内涵。然后,不管孩子们怎么理解,我们都要告诉他们:学会分享才会快乐。最后一段,写我每年在杏儿熟的时候都按奶奶的吩咐送杏儿给小伙伴们吃。其实,这篇课文虽然短小,可真的作为教学课文就不简单了。理由:一、从事件的把握,不能只仅仅理解为是对奶奶的回忆眷恋。我们每个人从童年到少年懂事,中间一定会经历许多难以数清的往事,无论大小细微。从这篇课文看,作者是要表达对奶奶的怀念、崇敬。“我”依偎在奶奶怀里数杏儿,或许是能够表达“我'对奶奶的依恋,毕竟,孙儿依恋奶奶(更何况文中作者说“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呢?),一定有依恋的理由。如若奶奶不喜爱孙儿,他会至今怀念于心吗?第二,奶奶分杏儿给小淘气们吃,我本身就不能接受,奶奶说了一句话,我懂了。那么,这会不会成为我怀念的理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据此就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然后就抓住奶奶说的话”有果子大家吃才甜“,分析说,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学会分享。所以,作者要写这篇文章怀念奶奶。学生会接受吗?二、主题的揭示,有一个逐层铺垫的过程。课文开头写我家杏儿多,杏儿好,实际是说我家的杏儿丰收了,这就为下文“我”依偎在奶奶怀里数杏儿,祖孙两的喜悦作了很好的铺垫。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一家人在屋子里享受丰收的快乐,是“独乐乐"。作者如果只写这些,文章恐怕会有小气之嫌。好在作者写这些又为后文写孩子们偷杏儿做了铺垫----多好的杏儿啊,看了就让人馋呢,何况是贪吃的孩子们呢?更为奶奶的大度,挑最好的杏儿打下来分给孩子们吃作了铺垫。至此,文章的主题才凸现:独乐乐不若众乐乐!文章结尾,作者写每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都会按奶奶的吩咐把最好的杏儿分给乡亲们吃,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所以,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以上两点必须把握住,才能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才能更好地挖掘文章的主题,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因为小乐是独享,大乐才是分享,大乐更有价值,所以说,分享是快乐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