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叶庭辉2013.5.27一、什么是教学设计?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教学设计被定义为: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特征:理论依据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方法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学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过程是:对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和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目的是:将教育教学原理与理论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作用。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强调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站在理论的高度,运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运用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通过不断完善,构建具有最优功能的教学系统。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强调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俗称:“四备”。四、教学设计的种类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主动性、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双主理论、方法和过程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五、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传统口授、板书、演示耳听、手记、做题新课程启发、诱导、点拨自主、协作、探究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如: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所学的5个生字。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可能明确、具体;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特殊教育要体现分层目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认知观的方法行为观的方法内外结合法表现性目标法认知观的方法含义:用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来陈述目标。往往使用意义较含糊的动词,如“懂得、了解、理解、掌握、领会、喜欢、欣赏”等。用途:描述一些无法行为化的心理过程,以及表述概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优缺点:使用比较方便,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无法直接观测,不好作为测评教学效果的依据。行为观陈述目标的ABCD法马杰的三要素:行为、条件、标准(程度、过程)对马杰观点的完善行为目标编写ABCD四要素A—听众(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标准(Degree):指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分析四要素(1)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如:1、使学生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2)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分析四要素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