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业余训练中应注重兴趣导向(此文发表《新课程》CN14-1324/G4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顾树峰武术又称“国术“,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喜爱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少儿。但是,在武术训练教学中,有些教练员只注重技术动作的教学,而没有把武术的“精髓”,动作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刻画出来,没有向学生讲明动作的攻防涵义。因此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不是武术,而是“舞术操”,即“街舞”动作而已。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没有科学性,这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枯燥、无味练不到“传说中的武术动作”。长此以往学生会感觉到没有意思因而出工不出力严重影响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生才会认真的去学习,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本人的拙见总结一二。一、陶冶武术美学,让学生为此倾倒。传授武学首先我们必须让学生来感受武术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武术中到底有什么样的的美?我们就要用我们的言传身教让他们来感受,从而了解到它的美。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让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是动作姿态的美。动作姿态的美分:(一)、阳刚飒爽之美。武术中有许多的拳法追求的是男性的阳刚之美,比如少林拳讲究多短打进攻,动作迅疾,勇猛刚劲有力,演练起来,富有阳刚之美同时刚中有柔,灵活多变,身法敏捷,练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招一式均出手不凡;南拳讲究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动作紧削,其特征是上肢功夫突出,富有一种“阳刚之美”;形意拳讲究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富美于劲健之中等等。(二)、行云流水之美。武术套路节奏鲜明、气韵生动,尤其在太极套路展示在节奏的变化上尤其突出。一套48式陈氏太极,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下,运动员们能打出节奏鲜明,时而绵柔婉转、时而劲驰电闪,动作刚柔并济、整洁而有难度,温柔中暗藏杀机,武者以精湛的技艺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使观众深切感受到武术给大家带来的美的享受。(三)、动作造型之美。一套精彩的武术套路,无处不展现着静与动的有机结合,每一个技术动作无一不是精美动力定型。它使动造型和静造型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如“童子拜佛”、“青龙出水”、“大鹏展翅”、“金刚捣碓”等,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武术动作。显示出了迷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全部的武术内容倾注着无数中华儿女对美的认识和无限追求,包含着中华名族的高尚气节,它通过最美的肢体语言展示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理想,是学生认识武术的基础课、必修课。二、创新教学模式,让兴趣悄然回归。面对学生被动的学练,教学目标不能很好达成,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程中可改变的东西有很多,课堂教学不可能像公式一样固定不变,它具有不确定性。简单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觉得食之无味,让每一个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收获是我们进行训练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因此如果教师每次课都能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切入方式,创新课堂教学,要知道教学不只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如何创新,就是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需求。(一)、激励为主的成功教育平时有些教练员一看到学生完成动作不到位就训斥、责备,使学生的心凉了一大截,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在武术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低龄段的学生练武本身靠的就是鼓励,暗示他就是比别人棒,给学生戴“高帽子”。让他们感觉到我练这个永远都是最好的的,我在这方面就是有天赋,将来一定能成功,即使有时练得确实不怎么好时也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目光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二)、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有着众多的流派,都有各自的动作特点,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但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性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