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在实验操作中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组织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练一练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现实中三角形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现象实例,感知身边的数学,增强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三角形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认识过。课前我询问了几个学困生(也就是新课导入部分的几个问题:说三角板的形状,在图片中找出三角形的存在,用手边的工具做三角形),这几个孩子都能很顺利的完成,所以本课重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和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两条短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两个中的一个),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三角尺)对!它是什么形状的呢?(三角形),很好!我们常用的教具、学具里三角尺其实有两个(出示两个三角尺),你能大声地告诉我,他们的形状吗?(三角形)师:说得好!以前我们就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继续来研究它。(出示课题)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1、找一找师:你能从图片中把三角形找出来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说一说。这些图形中的三角形。那么你想做一个三角形吗?2、做一做在你们的桌上提供了很多工具,任选一种,用它来试着创造出三角形。学生选择不同的工具,自主地进行制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了解)并在黑板上画出平面图学生完成之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创造出三角形的。(生:我用3支铅笔摆成一个三角形;我用钉子板拉出了一个三角形;我沿三角尺的边画出了一个三角形)请几个不同方法的代表说一说。生介绍。(不错!)师:这些都是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平面图。观察这些三角形,它们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三条),我们把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师:你知道(指三角形的顶点)这叫做什么吗?(三角形的顶点),正确(板书顶点),三角形有几个顶点?(三个),同意吗?哪个愿意上来指一指?师:指(角)这叫做什么?(角),三角形有几个角?(三个)。师板书。现在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三角形吗?(生回答)你能指出这个三角形(换一个)的顶点、边、角吗?指的对吗?太好了!换一个三角形,换一个学生来指(3)这些是三角形吗?为什么?针对学生说的举出反例:谈话:当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时,就形成了3组边、3组顶点和3组角。像图1、图2、图3都不是三角形。3、想想做做(1)在这张点子图上,你能很快画出两个三角形吗?(P23想想做做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提问:你是怎样画的?(先确定三个顶点,再连线)。(2)在点子图旁边的空白处,你能很快的画出一个三角形吗?你怎样画三角形?(还是要先确定三个顶点,再连线)师:很对!只要我们先确定了三个顶点就可以首尾相连画出三角形了。三、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谁来说说)有的说能,有的说不一定,到底能不能,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2、出示:每个组有两只信封,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把里面的4根吸管拿出摆放在桌上(1)、这四根吸管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2)、组长带领组员每次任选其中三根吸管围一围,纪录员纪录数据和围的结果,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小组汇报数据,师填空,集体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围的结果三根吸管的长度(单位:厘米)三条边的关系4、深入研究师:看看,实验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任意选三根吸管有的能围城三角形,有的不能围城三角形)师:那么什么时候能围城?什么时候围不成呢?我们把其中两根吸管的长度加起来和第三根吸管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其他三组呢?组长带领组员把表格填完整,讨论从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