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与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石宁娟摘要: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学会自信,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学业及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作为一种性格特征,自信是在青少年与现实反复交往、不断进行实践锻炼、强化认知和体验进程中形成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心理品质正在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很强,是播种自信种子的最佳期。要相信学生,让学生习惯自信,就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爱学生,赏识学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关键词:心理、自信心、鼓励、评价。一、发掘潜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国古谚:“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点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久以恒,就一定能做也突出的成绩,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用美好的前景激劢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二、建立合理期望值,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人的天赋及后天条件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中小学生来说,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议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鹜远、眼高手低,避免因期望过高而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人生的坎坷和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而导致其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而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创设顺境,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美感,帮助学生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三、运用榜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利用青少年崇拜偶像,模仿力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结论。央视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从部队转业后,待业在家,很偶然地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广告,就稀里糊涂地报了名。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在千余名考生中,他竟然有幸通过了最后一关。如今已是央视知名主持的老毕曾感叹:“做梦也没想到,这样幸运的事会落到我头上。当初要是知道只招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做了才知道,不做肯定不知道。许多机会,往往会在犹豫不决中丧失。自信者未必成功,不自信的人注定失败。有时,拼一把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榜样示范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的形象化,即可以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以举一些虽然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杨、少批评对于中学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比较崇信的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上。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其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就要好一些,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心也相对强些,反之就差一些。要保证教育成功,要使学生获得成功,要使学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师要表杨、鼓励、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关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所到得的点滴进步。当然,有时对学生做适当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能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能责骂学生是“笨蛋”、“不可救药”。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