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优秀幼儿教育论文申报表论文题目我的时间我做主作者姓名张菊芳合作者(最多一人)张爱萍单位名称扬中市八桥中心幼儿园邮政编码212219联系电话13861363995电子邮箱Yzbq1210@163.com诚信承诺1.本论文主要论点、论据为本人原创,没有剽窃和抄袭。2.主办单位如将本作品公示、上网或发表,本人表示同意()、不同意()。承诺人签字论文关键词及有无发表初评等级及评语等级:评委签字:年月日复评等级等级:等级:评委签字:年月日我的时间我做主——幼儿园自主式点心餐的实践与思考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那么在实施一日活动时,我们不应只关注到集体活动的组织,更要关注幼儿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指南》中指出参照《0-6岁儿童膳食指南》,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谷物、奶、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以保证孩子的营养,有效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发展。这样孩子们每天的牛奶餐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回顾之前的模式,我们寻找新的方法,让孩子主动爱上牛奶,给自己加加健康能量。一、走在时间点上的牛奶餐现象描述:《指南》颁布前,我们的孩子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起喝牛奶。这个时候呈现给我们的场景就是:喜欢喝牛奶的孩子总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喝完自己的那份牛奶而不太愿意的或者说在这个点上喝不下的孩子们,有的是皱着眉头,有的直间一点的就说:“老师我喝不下。”更或者有的趁我们不注意将牛奶偷偷打翻。这时候的老师当然是最忙碌的时候。面对这些花样百出的孩子,你得耐心地告诉他们关于牛奶的知识,让幼儿观看各种牛奶的宣传画及视频,介绍了牛奶是怎么生产的,主要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各自的营养价值怎样等。这样的方式可能也只是帮助一部分孩子。另一部分孩子则需要我们每天耐着性子,变着花样哄着他们喝完牛奶。有时候牛奶变成了“加油站”,有时候又变成了……总之在这样的形式下,孩子们不停地出招,我们不停地接招。彼此之间怎一个“累”字能概括。二、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按部就班的一日生活安排表使教师习惯于定时走流程长久以来,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的时间安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大框架下,作为教师的我们知道每天什么时间该引导孩子做什么。而根据这个时间安排的具体活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了大多数孩子。所以喝牛奶也成了我们孩子在一定点上应该或者说可以完成的事情。最多是部分孩子需要我们老师花点“力气”。(二)步调一致的班级常规培养使教师过于重视一致性原则好的班级常规,需要同班的老师、保育员之间形成一致的要求,这样的常规培养才能让规则内化,形成教育的合力。就如喝牛奶,长期以来我们经过反复的培养,孩子们在吃之前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为了保证孩子喝奶时候的卫生,为了便于老师管理,对于这些习惯,我们不能时而强化,时而淡化,所以也就形成了定时喝牛奶的习惯,这样所有的孩子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喝完牛奶。老师们的心里很放心:我的孩子们都喝过牛奶了,今天的营养保证了。(三)相对高控的活动组织形式使教师不愿意放手作为老师的我们,平时与孩子相处中总会不停的叮嘱:“不要那样,不要这样,别忘记怎样……。”定时定点喝牛奶,放不开教师的角色,放不开手脚,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总担心孩子们会忘记洗手,会忘记喝牛奶。而这个时候的我们却忘记了,幼儿的成长是在家长、老师的担惊受怕中走过的。可能我们担心他们做不到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潜力无限,做的最好的时候。(四)迎合家长的心态使教师忽略了“幼儿为本”孩子们在幼儿园,家长总担心这,担心那。特别是老一辈,每天来接孩子的时候,最关心的是孩子今天有没有好好吃点心,有没有好好就餐。有了这些原因,我们老师为了让每位家长放心,心里也就特别记挂这些事。于是乎,不敢放手的事情越来越多,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就连喝牛奶也成了我们的心头事,时刻提醒自己,我得保证每个孩子喝完牛奶,让营养跟上。三、链接《指南》反思教育行为(一)是否真的利于每个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指南》中指出实施《指南》应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