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三好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吉泓渊校长的讲课,使我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是培养健康的人,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非常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家庭教育不是家长简单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用父母的行动示范。教孩子做人比指导学业更重要。平时经常教育孩子的三个内容是:学习要刻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在竞争中保护自己。注重家庭教育的细节,从一点一滴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上学、回家给父母道别、问好,家中有客人要问好,有礼貌;回家换鞋并摆放整齐;自己的文具、书籍、书包摆放整齐,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有爱心,乐于助人,善待他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吃饭不挑食,不偏食;肯于吃苦,懂得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乱花零用钱,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做练习的好习惯;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善心、良心、责任心、公德心,与父母同心。另外,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居住与学习条件,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家庭人际关系和睦;注意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每天抽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重视孩子的交往问题,对孩子的交往需求持肯定态度,对孩子交往的朋友要热情;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信任,不擅自看过孩子的日记或信件;家庭min主气氛浓厚,经常听取孩子对家庭建设的意见;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在孩子犯错时没有或极少责骂、殴打,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与孩子平等讨论,允许其申辩。不逼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艺术类特长技艺。不要总盯着学习成绩,注重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2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家长可遵循以下6个基本原则: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环境的行为。例如我们想帮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但今天晚上有最精彩的电视节目,明天晚上要带孩子出去做客,后天晚上家里又要请客……孩子根本没有早睡的机会,或者早睡的习惯尚未养成就一再遭到破坏,怎样可以养成早睡的习惯呢?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指望孩子马上就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比如亮亮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就喜欢看电视,谁说也不听。妈妈非常生气,一见到亮亮看电视,就走过去粗暴地把电视机关掉,任由孩子哭闹。这样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养成不看电视的好习惯,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耐心地给孩子说清道理,花时间陪孩子做一些他感兴趣的其他事情,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摆脱对电视的依赖。及时的称赞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例如小明玩完了玩具,顺手把玩具收拾整齐放回原处,妈妈马上注意到这件事,对小明说:“小明真乖,真是一个会收拾玩具的好孩子。”小明得到妈妈的称赞,心里非常高兴,下一次更乐意把玩具收拾好,渐渐就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了。但家长的赞赏应着重控制在言语和态度上,尽量少用买玩具、买东西吃等鼓励方式,因为这些方式若使用不慎就会变成一种“贿赂”或交易。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