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四科目数学第8单元第2课主备人孙运书单位黄浒小学集体备课日期5、10个性化修改日期5、11备课人孙运书单位黄浒小学课题平均数的应用设计内容个性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91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准确计算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情境导入1、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成绩记录表。师:请大家观察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指名发言。2、算一算,得出结论。师:怎么才能知道那个队的成绩好?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师小结:如果每队的人数不一样,要通过求出每队的平均成绩来比较,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生计算两个队的平均成绩,教师指名说一说男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和女生踢毽个数。从计算结果看,女生成绩好。三、巩固延伸1、补充练习课件(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平均数的应用(14+12+11+15)÷4=52÷4=13(个)答: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