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课质量泰兴市黄桥初中丁晖【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不单是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立德、审美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以阅读智能为主干,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以阅读情节为动力,三者组成一个立体的开放结构。因此,占语文课时最多的阅读课,必须确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阅读教学主要目标”的观念。【关键词】立德、审美、以学定教“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崭新的教学理念如春风拂面,清新怡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进展迅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总目标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熏陶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在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不少阅读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但是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提起阅读教学仍然是一个沉重而又无奈的话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是观念的淡薄。许多老师认为在现行的语文考试中,即使花大量时间进行了课内课外广泛阅读也不一定能在考试成绩上体现出来;二是时间的缺失。教师只死盯着几本陈旧的教科书不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耕细作,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语文知识的操练与掌握之中,把学生圈定在繁杂的题海之中,无暇顾及阅读。三是兴趣的缺失。学生迫于各门学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阅读。或者有了时间,还有许多感兴趣的东西,诸如精彩的网络游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由于长期享受不到阅读的快感,阅读感觉开始麻木,知觉开始迟钝,人文精神逐渐走向贫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综上是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违背了语文自身的教学规律,窒息了语文教学的生机,限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深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诵读课本,其意仍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阅读教学不仅有使用功能、发展功能,而且有教育功能。阅读不单是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立德、审美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以阅读智能为主干,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以阅读情节为动力,三者组成一个立体的开放结构。因此,占语文课时最多的阅读课,必须确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阅读教学主要目标”的观念。如何提高语文课阅读的质量,我的几点思考是:一、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叶圣陶)。按现代教育观要求就是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服务于“学”,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变,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做到:1、必须用充分的阅读时间2、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参与训练,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3、让学生主动去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引导、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思维,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能答。二、注重语文学习的特殊规律和方法,阅读训练要有方有序语文学习和其它知识技能一样,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和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探索和研究这些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下面几点就要注意:1、语文阅读应与扩大见闻和训练思维相结合语文的词、句、篇、章、记叙、描写、说明等等,都是以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内容的。如果没有见到某种事物,没有接触到某种思想,没有体验过某种感情,是很难理解表现那些事物思想和感情的词、句、篇、章及表达方式的。生活见闻广,知识和思想丰富,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强,语文能力就强。所以古人强调“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