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师素养引发的思考——教师应蹲下来接受学生一、背景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形势,培养合格人才,新世纪教师的素养引起广大人民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有关爱每一个学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有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观念、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应努力学习以上观念,力争更好。我想最不允许我们广大教师忽视的是关爱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即蹲下来接受学生。二、主题新课程要求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而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然而,多年的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个传统立场上,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应该是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的。教学不再是教学生,而是师生的交往。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自己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个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的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样的教学行为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那就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带个民主的耳朵,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说起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特别是要注意自身的重要转变。三、细节以下是笔者教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一天,几名小学生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地上很脏,几个人弄得满身是土。我见了很生气,走过去沉着脸,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哩!”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我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我的发落。只是有一个倔强的孩子不服,他嘟嘟囔囔的嘀咕:“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教师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我静心细忖,觉得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它暴露了我们自身素养上的一些不足或欠缺。四、评析其一,反映了教师爱心的贫乏。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上文中的事例,我姑且不谈教师能否赏识孩子的行为。至少,作为一个对孩子充满爱意的老师,面对此情此景,他首先会弄清楚孩子们到底在干什么。其次,他会耐心地听孩子解释明白事情的原由,然后认真辨析其合理与否,而不会高高在上地“严厉教育”了事。当然,这几个学生不讲卫生是不对的,但是教师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表扬学生关注大自然、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委婉地提出讲卫生的建议。我想,即使这几个是顽皮的“捣蛋鬼”,也会在愉悦轻松的心理氛围中顺从地听取老师的意见,这岂不是“两全齐美”?其二,凸现出了教师知识面的狭窄,进而影响到了他们对教育中的各类事实现象以及问题的深刻解读能力。新型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广博”,即它不仅要求教师有坚实的本学科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其他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等一切可能要拿来指导学生的知识。比如诗词歌赋等文化修养。上文中的学生,说了一句既具诗意又有哲理的话,说得多生动啊“歌唱”是声音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流,孩子们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关注自然界的弱小生命,用期待、热情和想象倾听,何愁蚂蚁不唱歌!可是教师如果对诗与音乐缺少必要的修养,这“蚂蚁唱歌”从情理上讲怎能不是一种“胡说”?其三,显示了教师育人敏感度不高。打球有“球感”,奏乐有“乐感”,教育工作者也应具有一种特殊的育人敏锐感。具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