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我们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这里关于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根据教参内容我就不加以赘述了!二、教学建议识字和写字教学本册教材要求会认412个字,会写234个字。安排两课集中识字。下面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我谈谈我的想法:在和老师们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识字写字费时多效率低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甚至很多教学大赛,老师们也常常将识字写字教学内容排除在选课以外,一方面是我们对于写字教学能力的欠缺,而最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太多。过去的教材,重在识字量。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的思想为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学生识字量大,确实对阅读有很大帮助。但是也给老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问卷表明:98.48%的老师认为新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量太大。实际情况就是1)拔高要求:以往教材,生字是要求“四会”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那么关于认识的字的要求是什么呢?只要求认识——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不要求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而现在有的老师却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无形中拔高了要求。拔高要求,花费的枯燥乏味,教师费劲无奈,教学进度缓慢不算,而且识记效果不好,事倍功半。所谓生字,是指学生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生字的内容也绝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有课文中那些学生确实不认识的字才是生字,那才是教学中真正该花时间去研究掌握其规律的。那些被专家列出的生字,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识字方法和写字技巧,我们要调整生字教学思路,关注学生课后的生字表为唯一标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生字表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老师不做任何讲解,接着汇报自己不认识的字,老师贴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小组交流,想什么办法记住他们,然后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小组有创意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我们要摒弃脱离语言环境的,走过场似的识字过程,可以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识字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就把生字记住了。崔峦老师明确提出: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有两个含义:一是将要认的字作为一个认记对象,词语、句子等语境一起进行整体认读、认记,即利用语言环境帮助识字。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不是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巩固措施没跟上: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成了好朋友。目前一些老师当堂识记之后,淡化课后的复习巩固,结果学生识记生字“回生”了。教材一方面在后面的课文中经常出现这些生字,另外主要依靠老师在教学中创造各种再现重认的机会,进行温习巩固。更重要的就是良性循环。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更是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可以完全依教材而行,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参与兴趣等等,就学生更感兴趣的主题,基本内容,而不是教学的全部的教学内容。纵观课程改革,其中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便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利用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在认识上,要切实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思想,尊重文本,吃透文本,又超越文本,不囿于文本,这就是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下面具体介绍关于“三步一等”的识字教学方法方法:识字教学:“三步一等”识字法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第三步:形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