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文化推动内涵发展我们访仙中心小学是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学校一直以“立美育人”为办学宗旨。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教研为基础、师训为保证”,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率先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立美教育模式的构建”等五个省级实验课题的研究,设立“教师特殊贡献奖”,创办《求美》和《教育教学经验汇编》两个校刊,初步形成了“教育科研”办学特色,有30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00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奖的有40余人次,16名教师被授予镇江市、丹阳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称号,9名教师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竞赛中获等级奖的有1000多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省实验小学、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省电化教育先进学校、省科技工作先进学校、省学习型组织示范点,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近年来,为了使这所百年老校能继续散发夺目的光彩,我们努力打造校园文化,走出了一条让“求美”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自从1994年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我们在“以软促硬、软硬并进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引导下,基本实现了“一年小变、三年大变、五年全变、十年质变”的现代化建设,从而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一年小变”——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1994年,我们投入60余万元完成了老校的内部改造,原有校舍修缮一新,校园内景点雏形初具,各类教育设施尤其是“三机一幕”在中心校各班一步到位。“三年大变”——从1995年初到1997年,我们通过引资、集资、捐资、校办厂创收等手段,在市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投入300余万元,拆迁30户民房,征地12亩,改造了旧教学楼,新造了运动场;开辟发展了占地13亩的校办工业区;新建了综合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齐全,各教学班安装了闭路电视,开播了“小星星电视台”。“五年全变”——从1996年下半年起,通过努力,在新世纪初,使访仙中心校成为一所全新的现代化学校。主要完成了“南征”和“西扩”的硬件建设任务。占地面积从4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6万平方米,经费投入达到了800多万元;在校学生从500多人增加到1700多人。“十年质变”——中心小学校园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5亩扩展到50亩,校舍建筑面积将从11000平方米扩展到20000平方米,学校为每班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学生课间随时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随后购进实物展示仪28台,可联结计算机的43英寸精显王背投彩电29台,数码摄像机一台新建了2个网络教室,并改建了树型结构的校园网络和网络教育教学的管理结构,让原来的“三机一幕”逐步退出教室,进而代替的是“二机一仪”(即多媒体计算机、精显王背投彩色电视机和实物视频展示仪)。全校28个班已经全部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加快了现代化教育技术队伍的建设。校园逐步成为我镇的“信息教育中心”、“科技教育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二、“立美”教育理念为校园文化拓展了空间“立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追求美——思想美、观念美、形式美、结构美、过程美等,作为“育人”(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和手段,其“立美育人”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既体现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又体现一种教育思想,立美教育指向于把美的规律运用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用“美的教育”来实现“美的发展”,把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指向于这个发展方向,即把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把立美作为构建学校管理模式,指导个人教育作为的指导思想使一切工作都统合到美的标准上来。1、从细微处入手,营造“立美育人”的氛围。十多年来,我们在“立美育人”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校训“求美”为导向,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培育人,努力让学校成为美的摇篮,使学生成为美的使者。“处处有美,美无所不在!”使之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追求。如校园的布局设计,校门简捷明快,浮白黄色的“风帆”门朵象征着校园内访小学子在“书海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