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和差问题1.和差问题甲、乙两人同时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解答:甲(240÷2+10)÷2=65(个)乙65-10=55(个)【小结】首先要理解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那么甲、乙两人一分钟就打了240÷2=120(个).这样就转换成典型和差问题了.方法一:甲(240÷2+10)÷2=65(个)乙65-10=55(个)方法二:乙(240÷2-10)÷2=55(个)甲55+10=65(个)2.还原问题猪八戒化斋讨来一些馒头.第一次吃了一半,觉得不够,第二次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是觉得不够,第三次又吃了一半,最后还是有点馋又偷偷吃了3个馒头,觉得饱了.把剩下的给师傅们吃,孙悟空一看发现篮子里只剩下5个馒头了.猪八戒一共讨回来多少个馒头?解答:(3+5)×2=16(个)16×2=32(个)32×2=64(个)【小结】倒推法:(1)第三次没吃之前还剩:(3+5)×2=16(个);(2)第二次没吃之前还剩:16×2=32(个);(3)第一次没吃之前还剩:32×2=64(个),猪八戒一共讨回了64个馒头.和差问题小玲家养了46只鸭子,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数比养的鸭多5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解答:51-24=27(只)【小结】先求鸡和鹅的总数:46+5=51(只)再求养鹅的数量:51-24=27(只)当知道了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又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能立即求出这两个数.小学算术中常见的“年龄问题”是这类问题的典型.先看几个基础性的例子.例8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87个,第二堆有69个.那么从第一堆拿多少个棋子到第二堆,就能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解:两堆棋子共有87+69=156(个).为了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就要把156个棋子分成1+3=4(份),即每份有棋子156÷(1+3)=39(个).第一堆应留下棋子39个,其余棋子都应拿到第二堆去.因此从第一堆拿到第二堆的棋子数是87-39=48(个).答:应从第一堆拿48个棋子到第二堆去.例9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比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问第二层有多少本书?解:我们画出下列示意图:我们把第一层(拿走38本后)余下的书算作1“份”,那么第二层的书是2份还多6本.再去掉这6本,即173-38-6=129(本)恰好是3份,每一份是129÷3=43(本).因此,第二层的书共有43×2+6=92(本).答:书架的第二层有92本书.说明:我们先设立“1份”,使计算有了很方便的计算单位.这是解应用题常用的方法,特别对倍数问题极为有效.把份数表示在示意图上,更是一目了然.例10某小学有学生975人.全校男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4倍少23人,全校女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3倍多11人.问全校有男、女生各多少人?解:设六年级学生人数是“1份”.男生是4份-23人.女生是3份+11人.全校是7份-(23-11)人.每份是(975+12)÷7=141(人).男生人数=141×4-23=541(人).女生人数=975-541=434(人).答:有男生541人、女生434人.例9与例10是一个类型的问题,但稍有差别.请读者想一想,“差别”在哪里?70双皮鞋.此时皮鞋数恰好是旅游鞋数的2倍.问原来两种鞋各有几双?解:为了计算方便,把原来旅游鞋算作4份,售出1份,还有3份.那么原有皮鞋增加70双后将是3×2=6(份).400+70将是3+1+6=10(份).每份是(400+70)÷10=47(双).原有旅游鞋47×4=188(双).原有皮鞋47×6-70=212(双).答:原有旅游鞋188双,皮鞋212双.设整数的份数,使计算简单方便.小学算术中小数、分数尽可能整数化,使思考、计算都较简捷.因此,“尽可能整数化”将会贯穿在以后的章节中.下面例子将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小学算术中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题目中常常有“倍数”这一条件.解年龄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两个人的年龄差总保持不变.例12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解:父女相差36岁,这个差是不变的.几年前还是相差36岁.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女儿年龄的(5-1)倍.36÷(5-1)=9.当时女儿是9岁,14-9=5,也就是5年前.答: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例13有大、小两个水池,大水池里已有水300立方米.小水池里已有水70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