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策略之六:学校校本教研策略在组织开展了“以校为本的小学高效课堂的研究”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中,我校全体任课教师,围绕“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开展了细致深入地研究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实现了有效课堂教学向高效课堂教学的转变一、依托校本教研,转变任课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依照区教研室安排的教研计划,开学初,安排校本教研活动时,把创建高效课堂作为教研重心来抓,利用周五下午集中教研时间,通过教研组研讨、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培训等方式,转变各科教师教学观念,提高各科教师对建立高效课堂的认识,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讨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而全体教师认识得以不断地得到了提升。如:徐老师说: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好学——会学——乐学——自主性的学——创造性的学。再如:王老师说:高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二、借新教案格式之风,更新备课,提高课堂实效。教师的备课方法。我们采用的是集体备课与教师个人二次备课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备课根据学期初确定的重点,设计内容要做好、做深、做精。教师个人二次备课是完善、细化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修改教学方式,修改教学环节;是教学细节的备课。教学后写出反思。今年,全区使用新的教案本,创新了教案书写格式,学校教师备课从严格教案的书写格式入手,加大对学情的分析和预习的布置和指导。教案中不但体现教师的教,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和评价交流。总的体验是教师掌握重点,了解教材,教学有方,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在各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各学科制定出了能够体现学科特点的设计方案及学案,更加显示出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容量,高效等优势。比如王辉老师预习的设计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初读课文,解决了生字词的障碍。2、整理收获和疑问。3、收集查阅资料。这样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学习成为一种开放的学习。学生在课前应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集查阅资料做好更多的知识储备自己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并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学会整理信息,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能力要求。同学们课下收集的资料将成为课堂交流内容,这样无疑会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三、坚持好“三课”活动,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⑴实行骨干教师示范引导、讲座交流制度。我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这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的教学精英。为充分挖潜,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每期坚持由骨干教师开讲座,做示范,加大了带动了我校在创建高校课堂方面的力度,也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断提高。⑵.进行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新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研讨课,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还有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小组研讨”和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从而加强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法、学法,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通过活动,教师对创建高效课堂在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张俊丽老师的数学课“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小组,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地参与组级间交流,所有的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呈现出极富生命力的、高效的课堂面貌。再如王辉老师的“自主、合作、探究,还课堂给学生”:在授课时,注重营造互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表达。营造民主氛围,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合作探究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