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传染病学之细菌性痢疾教学护理课件2023-2026ONEKEEPVIEWREPORTING目录CATALOGUE•细菌性痢疾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护理•预防与控制•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述PART01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定义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急性、中毒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分类定义与分类志贺菌感染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因,可通过食物、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志贺菌进入肠道后,通过粘附和侵入肠上皮细胞,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和腹泻等症状。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病因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等。症状体征病程可有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等体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急性病程一般为数天至2周,中毒性痢疾和慢性痢疾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030201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PART02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等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发病前1-2周内有不洁饮食或与细菌性痢疾患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粪便培养阳性,或粪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等。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粪质较多,白细胞较少,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痢疾常有共同就餐史,且同食者常集体发病,症状较轻,粪便培养阴性。细菌性食物中毒腹痛、腹胀、呕吐、腹泻及血便等症状较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脉快等表现。急性坏死性肠炎鉴别诊断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脓细胞。粪便常规检查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粪便培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与护理PART03一般治疗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康复。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重症患者需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休息饮食降温补液抗生素治疗止泻药解痉药其他药物药物治疗01020304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腹泻严重者,可适当使用止泻药,但需注意避免使用强力止泻药。对于腹痛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缓解症状。如退热药、止痛药等,可根据患者症状遵医嘱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泻、腹痛等症状的变化情况。观察病情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以便及时发现水、电解质紊乱。记录出入量保持患者的皮肤、口腔、会阴部清洁卫生,预防感染。保持清洁卫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护理措施预防与控制PART04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细菌性痢疾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预防意识。饮食卫生保持食物清洁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水源,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药物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杀死病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疫苗接种研发和推广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传播风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发现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尽早进行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控制策略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应对。监测与预警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应对措施。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细菌性痢疾的全球威胁。公共卫生管理病例分析PART05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菌性痢疾病例,病例应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病例选择详细介绍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就诊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背景信息。病例介绍病例选择与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询问患者症状、体征、家族史、用药史等,以便于发现疾病的线索。病史采集介绍如何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皮肤、淋巴结、肺部、心脏等器官的异常表现。体格检查介绍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检查等,以便于确诊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病例分析过程病例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