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组评课实录——老师“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教学主题研讨教学意图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3.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在教学设计中方燕老师老老的抓住了教学目标,采用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电解质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于电解质的理解不透彻,对于什么物质是电解质判断不清,要使学生判断清楚,在引入部分,由于实验条件不允许,采用了播放录象的形式,进而形成了电解质的概念,在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挖掘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非电解质的概念。通过《用电安全规范》中要求: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的讲解分析进而引出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在让学生做两道练习题体现其对电离方程式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达到了多维度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对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动脑筋思考,将问题放到学生中来,让学生讨论出结果来。评课实录梁庆华:从方燕的课中可以看出准备的很充足,教学设计也很好,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补充的很透彻,课堂上的教态也在不断的提高。可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水放在不能导电这部分却避开没讲,注意水也是电解质,只不过要用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还有在常见的非电解质那里还要补充一个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这在高三有所要求吴泽纯:引入部分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如果换成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可条件不允许。赵放:方燕老师的这节课将知识落实到位,层层设问,巧妙渗透,从理论知识的引出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分步推进的同时也认识到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教材与学生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罗建国:方燕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选例题和练习难度适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学生活动设计充分有效,老师还非常注重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赵雪梅:方燕老师的这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教学目标,讲解透彻,富于启发性。特别是在过渡那里采用了《用电安全规范》中的要求,让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获的知识外并感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新宇:方燕老师的这节课条理性强,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课从容不迫。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强调师生的情感投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愉快、饱满、热情等良好情感,不仅可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疲劳,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方燕教师情感的投入,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吴燕:方燕老师的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精讲精练。整体设计的非常好,特别是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这一环节设计的非常棒。但在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讲的太透彻了,在选修4会进一步的学习,在这里不必要讲的那么透。许春丽:方燕老师思路清晰,教态自如,三维目标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