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六七单元检测A卷一、单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交通要道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2、下列东南亚国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是()A、泰国B、柬埔寨C、老挝D、新加坡3、某公司采购人员从东南亚采购了一船当地出产的货物回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可能()A、棕油、锡矿砂B、棉布、服装C、椰枣、铁矿石D、羊毛、小麦4、泰国居民的主食是()A、杂粮B、乳肉产品C、米饭D、面食5、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A、热量、水分充足B、山地多、土壤肥沃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求量大读图回答6-8题:6、用油轮运输石油,从波斯湾到日本,最短的路线,要经过的著名海峡是()7、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而且,由于接近南极大陆,也成为通往南极的码头和南极考察船只的物资补给站的海峡是()8、以上海峡的名称排列正确的是()A、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英吉利海峡B、土耳其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英吉利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D、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9、南亚的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哪个国家境内?()A、印度B、孟加拉国C、巴基斯坦D、尼泊尔10、发源于南亚地区的宗教主要是()A、伊斯兰教和佛教B、印度教和佛教C、伊斯兰教和基督教D、印度教和天主教11、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是()A、地形和季风的影响B、地形和纬度的影响C、地形和洋流的影响D、季风和洋流的影响1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B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C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D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13、南亚地区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A、森林遭到了破坏B、东北季风的影响C、西南季风的异常D、地势低平的影响14、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土耳其海峡15、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年从西亚进口大量石油,我国油轮的必经之路是()A、苏伊士运河B、台湾海峡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16、下列地理事项与西亚无关的是()A、丝绸之路B、五海三洲之地C、世界石油宝库D、大自流盆地1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里,穿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热带,是干旱的草原地带B气候湿热,人们着聚居的生活C多地震,帐篷利于防震D雨水多,河湖多18、下列在西亚难以见到的景象是A、沙漠广布,井架林立B、手捧《圣经》,去清真寺做礼拜1C、挂美国、日本国旗的油轮进出港口D、吃椰枣、喝泉水、骑骆驼19、下列哪一项不是西亚战争的导火索()A、“五海三洲”之地B、世界石油宝库C、人民生活贫困D、宗教背景复杂20、关于旅游景观位于欧洲的是()21、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分)材料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12月7日10时加分左右在有“环保之城”美誉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峰会。材料二: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的80%。材料三:(1)丹麦地处______洲,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美国属于______国家,中国属于______国家,应该带头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国家、(3)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的排放。(4)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印度的_____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是___(国家)。(5)有关下面的日常活动中,对缓解温室效应,没有起显著促进作用的是()(2分)A、出门的时候有一贯随手关灯的好习惯B、优先选择和购买超市里的绿色食品C、去超市随身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D、相当频繁地革新或者升级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