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秦兵马俑》教学案课题13秦兵马俑执教童吉娟案序第2课时理论支持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因此本课教学时,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资源,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理解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1.通过品读课文4-10自然段,体会兵马俑个性鲜明的特点,想像它们的神态。2.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课前准备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资料、图片。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秦兵马俑》。2.读一读:将课文读一读,读通、读顺。3.想一想:该用那些词来形容书上的秦兵马俑图。二、课内探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整体把握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秦兵马俑》,现在让我们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继续领略秦兵马俑的风采。(课件出示鸟瞰图)站在高处,远观秦兵马俑,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感受。2.请大家打开书,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生观看兵马俑图。用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2.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自然段。这一环节从整体入手,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的经验积累,将学生带入秦兵马俑的宏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1二、读中品悟,把握特点3.过渡:真是气势恢弘、阵容强大啊!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难道仅仅因为它的规模宏大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你很会读书,一下子抓住了课文中的这句话。(课件出示过渡句,板书: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还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把它称为——过渡句。它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又概括了下文的内容,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方法,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它。4.让我们齐读这句。1.现在,就让我们走近秦兵马俑,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类型和特点。2.兵马俑有哪些类型?3.这些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开展学习,先来看看自学提示。3.生交流、回答,引出过渡句。4.齐读。1.生自读课文、圈画。2.回答: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3.生自学并在小组交流回答。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的总结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①读一读,你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②议一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类兵马俑?4.重点学习将军俑。大家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①请看大屏幕,猜一猜这是什么俑?(课件出示将军俑的图片)②你是怎么知道的呢?5.你能用一些词语形容这位将军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将军俑?6.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学们,你们想当将军吗?让我来看看你们像不像将军的样子,听好了,将军们!(生起立,洪亮地齐喊:在!)将军俑身材魁梧,读——7.学习武士俑①这样威风凛凛的将军,手下率领的当然是一大批勇猛善战的武士了!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武士俑。(出示图片文字)②武士俑跟将军俑有什么不一样呢?小结:武士与将军身份不4.生看图,猜图:将军俑。从他的身材、衣服、神态凳看出的。5.生:身材魁梧,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神情自若等。指名读。6.生:想。生起立,充满感情齐读将军俑这段。7.生看图。从外形、衣着,动作,神态不同等方面回答。迪,享受审美乐趣。小组学习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