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欧姆定律一、复习要点(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数学表达式I=3、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③使用欧姆定律解题时,电压的单位用伏,电阻的单位用欧,电流的单位用安。④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R=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4、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公式:R=R1+R25、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公式:=+(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方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2、原理:R=3、电路图:图7-1所示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R′VAR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图7-1变阻(“一上一下”)阻值调到最大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I=U/Rx并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③算出三次电阻值。④整理器材。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灯泡中的电流。根据R=电阻偏小。(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短路的危害:①会造成电源损坏;②有可能造成火灾3、雷电①产生: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②危害:强电流能致人死亡③预防:高大建筑要安装避雷针,防止雷击;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二、重难点例题分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例1、关于公式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解析: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还与温度有关,而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只是电阻的一个计算式,而不是电阻大小的决定式。同一段导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但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不变。故正确答案为C。例2、如图7-3,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请你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分析:本题中,为了分析表达的简洁,我们约定一套符号:“→”表示引起电路变化;“↑”表示物理量增大或电表示数增大;“↓”表示物理量减小或电表示数减小。P右移→R↑→R总↑→I↓→A表↓。RL不变→IR1↓→UL↓→UR↑V表→↑。解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大。例3、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0.1A,若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3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则该导体的电阻为。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知,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后来的电压9V是原来电压6V的1.5倍,后来的电流应为原来电流0.1A的1.5倍,即0.15A.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式R=,代入数据并运算,得到电阻值为60Ω.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与两端的电压无关,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仍为60Ω。图7-2答案:0.1560Ω60Ω例4、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7-3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