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植物世界》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采用"以网络活动为纽带,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来教学《奇异的植物世界》一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逛植物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奇异的植物世界》是一篇知识性的文章,以游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植物的特点,文章的直观性、趣味性极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图片、奇怪的笑声,让学生跟着镜头观赏植物园的美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都融入了画面中,急于想了解植物园的植物。这时,老师诱导学生语言实践的动机,让学生说说刚才看图画后的感受。学生的兴奋中心被激活,他们无拘无束,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自然而然地揭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二、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营造主动、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揭题后,学生的语文实践动机被诱发,学生听、说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因此,我采用"移情"的方式,转换学生的兴奋点。我说:"刚才你们看到了一些美丽而奇异的植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植物园和园艺师李叔叔一起逛逛植物园吧。"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转到课内,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这正是老师所期待的。老师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进入"信息网吧"依次出示六种奇异植物的图片,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叽叽喳喳议论那些图片分别是什么,每个学生的学习器官都调动起来了。我顺势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同学们有的自由读课文,有的默读课文,迅速批画找出答案,接着分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组合,愿意和谁合作就和谁合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可尽兴讨论,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集体交流时,学生既可以利用书中内容说明这六种植物的样子、作用等,也可以结合"信息网吧"中的资料来介绍自己的认识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六种植物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说出好的理由,老师也参与朗读,朗读后评议,学生们兴致勃勃,同时认识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如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发现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老师针对某一同学的朗读加以肯定,接着问: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让学生认识比喻句。立足于儿童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生动和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浓烈氛围。三、浏览"信息网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本文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浓,如何把握这一特点,将这节课的上得生动、活泼,并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加强语言实践,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以平实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方法来介绍植物。可以是小导游的形式复述课文,可以把自己当成那种植物来将讲"自己"的特点奇异之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绘画等形式来表现。让学生熟读成诵,广泛积累,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为以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向别人介绍这六种奇异植物,改变了课文学习的枯燥性,让学生标新立异,允许学生百花齐放,这样把课堂推向高潮。先分四人小组介绍,老师巡视指导,再指名复述,师生评述。所有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一时热闹非凡。我指定两名同学上台介绍,他们从容不迫,极富创造性:一位是旅行团的导游,一位是通过电脑绘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奇异的哈哈树同时把自己当成这种植物来介绍,他们语言流畅,用自己的话说出了植物名称和它们的特点,由此可见,学生将静态的课本语言进行活化、进行了再创造,学生的语言是发展起来的,我们理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运用情景,使课本的静态语言真正活动起来,成为学生自己活的语言。四、利用"信息调色盘",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我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课内外、校内外结合,体现大语文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