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基础巩固].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解析:选D。D中表现HNO3的酸性。.化学反应SO2+H2O+HNO3—H2SO4+NO配平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为()A.1B.2C.3D.4解析:选C。S化合价升高2,N化合价降低3,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SO2(还原剂)前配3。.将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反应速率完全相同B.消耗硝酸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的气体完全相同D.两者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B。(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已知铜的质量相同,(1)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比(2)多;两个反应都有化合价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解析:选A。绿色化学理念是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原子利用率高、消耗原料少、产量大、反应易进行、实验设计合理,A不符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的;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的;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的。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A.硫酸铜溶液B.盐酸C.硝酸银溶液D.稀硝酸解析:选D。选用稀硝酸,若不发生任何变化,甲猜想正确;若全部溶解,丙猜想正确;若只有部分发生反应而被消耗,乙猜想正确。.向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变浅B.加深C.不变D.变棕黄色解析:选D。在酸性条件下,NO将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B.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3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解析:选D。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发生反应,SO2被氧化生成H2SO4和NO,Ba2++SO===BaSO4↓。二氧化碳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从Z导管口逸出;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bg,则()A.a可能等于bB.a一定小于bC.a可能大于bD.a一定大于b解析:选D。在含有NO的溶液中加盐酸,相当于硝酸的存在,能够继续氧化金属,所以固体质量减少。.14g铜金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HNO3反应,将产生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O2混合,通入水中,气体恰好完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A.9.6gB.6.4gC.3.2gD.1.6g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相当于1.12LO2氧化了铜,由2Cu+O2=====2CuO可得,n(Cu)=2n(O2)=0.1mol。.下图所示是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和反应的热效应的实验装置,它具有无污染、现象明显的特点。具支试管A中所盛固体下层是无水CaCl2(作载体不参加反应),上层是红热的木炭。实验时慢慢将浓硝酸滴到木炭上,反应即开始进行,且能长时间剧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具支试管A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B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