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满分:50分)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1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历史是在那一年结束的()A、485年B581年C589年D618年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3唐代的长安城内有“市”和“坊”的区别,“市”的城市功能是()A政府机构B娱乐区C居民住宅区D商业区4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D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玲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情景他不可能经历的是()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商品,周围的百姓只穿黑白两色的衣服B中午在瓦子里看杂耍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6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及佛教的重要典籍是()A《大唐西域记》B《徐霞客游记》C《梦溪笔谈》D《西游记》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它的设计者是()A李冰B李春C李时珍D鲁班8、《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亲密交往的历史画卷。其作者还有一代表作是()A《游春图》B《历代帝王像》C《送子天王图》D《清明上河图》9、下列对澶渊之盟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政府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11引进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宋朝时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是()A棉花B栗C占城稻D茶叶12秦朝和元朝在加强行政管理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和行省制B科举制和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和丞相制C郡县制和行省制13下列哪一项活动不属于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的业绩的是()A统一蒙古各部B建立蒙古政权C定国号为元D发动大规模的扩张战争14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是()A鉴真东渡B郑和下西洋C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15、南宋时,如果想要印刷辛弃疾的诗集可以使用的即经济又省时的办法是()A雕版印刷B活字印刷C转轮排字印刷D激光排版印刷16中国古代设丞相和废丞相的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17下列措施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统治无关的是()A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B八股取士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8下列中外交往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19、郑和能够七次下西洋,最根本的条件是()A明朝前期国力雄厚B船队有航海图和罗盘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20、北宋时期经过战争之后曾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达成议和,这些议和的相同点是()A他们都要向宋称臣B宋都给他们岁币C宋都割让部分土地给少数民族政权D都是宋朝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属于优势的产物三、连线题(10分)《清明上河图》关汉卿《窦娥冤》张择端《资治通鉴》沈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司马光《梦溪笔谈》苏轼四、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藩志》材料三: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来看风水。”五、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钹(世家大族)望之继世。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