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羊区二诊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冰川融化C.空气液化D.酒精燃烧2.以下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酒精、液氧B.生铁、钢C.煤油、汽油D.铁矿石、石灰石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单质的是()A.FeB.C60C.OD.N24.有关右图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存放溶液的是广口瓶B.溶质的俗名是烧碱C.溶质与容积的质量比是1:5D.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5.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有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原子保持6.在“3H2SO4”中,包含“1、2、3、4”四个数字,下列所叙述它们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C.“3”表示硫酸分子的个数D.“4”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7.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图,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A.H2+CuO≜Cu+H2OB.2HI+Cl2=2HCl+I2C.C+CO2高温=2COD.2HCl+CuO=CuCl2+H2O8.以下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C鉴别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加入稀盐酸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活性炭9.用右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其中甲中的液体具有吸收水的作用,乙中小花为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晒干的纸花。实验过程:①关闭Ⅰ、打开Ⅱ;②关闭Ⅱ、打开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①中紫色小花不变红B.实验过程②中紫色小花变红C.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二氧化碳D.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10.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正在使用的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C.炒菜是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放入较多的蔬菜D.厨房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1.下图关于四种液体的pH测定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的液体是食盐水B.a点对应的液体是水C.b点对应的液体是白醋D.b点对应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12.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右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3.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C.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14.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面胚在焙烤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既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复合膨松剂雨水会产生二氧化碳,起到蓬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受热分解能产生气体的物质都可以做食品膨松剂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O2↑+H2O+NaCO3C.碳酸氢钠做膨松剂时,必须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混合使用D.复合膨松剂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15.下表中所描述的变化与右图相符合的是()化学变化Y轴abA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水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氧气质量高锰酸钾水B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氧气质量加催化剂加热C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氧气质量镁铁D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温度二氧化碳生石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K-39Cl-35.5N-14S-32Ca-40Zn-65Fe-56Al-27Na-23Ti-48Mn-55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2分)16.外出旅游是许多人的休闲方式。(1)出发前购买食品。①食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