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8分。1-1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3-15小题为不定向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A.中学生一只鞋的长度约为24dmB.人洗澡的水温以60℃为宜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0g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2.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3.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冰和水的温度A.水的温度上升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的温度上升D.冰和水的温度保持0℃不变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5.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B.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水中倒影——光的折射8.对于光现象,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只能成虚像B.凸透镜成像时,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C.人远离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随之变小D.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面镜9.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11.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头部偏向游码右边,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1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C.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3.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像A.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晶体B.第5至20分钟之间放热,温度不变C.在A、B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20分钟后处于液体状态14.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室内湿度15.用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容器的质量是20gB.液体的密度是3×103kg/m3C.5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kgD.这种液体可能是水15题图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6.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由光的形成的,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