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新疆人民警告俄国侵略者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判断,应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赞颂了()A.左宗棠收复新疆B.曾纪泽收回伊犁C.刘永福抗日斗争D.邓世昌英勇海战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大将筹边”“湖湘子弟”“玉关”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3.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牺牲是在()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C.威海卫战役中D.淮海战役中答案B解析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中炮后倾斜的“致远”舰去撞击日舰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4.“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志士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答案A解析从诗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故选A项。B项与题干内容不相关,可排除。诗歌内容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山河被割裂的伤感和无力,排除C项。诗中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提及,排除D项。5.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大、流传很广的一段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的是()A.反清灭洋B.反清复明C.杀尽洋人D.扶清灭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挑、砍、破坏、杀尽”等信息说明要灭洋、杀尽洋人,由“大清一统庆升平”说明支持清政府,因此D项符合题意。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罪行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下面是1900年8月12日他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段话:“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1)这段话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是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结局和意义如何?(2)“欧洲的匪徒”是指什么?(3)这伙“匪徒”来中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他们达到目的了吗?答案(1)指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结局: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意义: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2)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侵华列强。(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他们的目的达到了,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巩固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答案B解析虎门销烟是反对英国的经济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反对英国的军事侵略,两者都是反侵略,故选B项。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新疆”“晚清名臣”“十年戎马……指挥定中外”等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左宗棠收复新疆,可以判断B项正确。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收复新疆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为保卫国土”可知该事件的起因是领土主权的被侵犯,从而排除A、B两项,由题干中的“不令倭得”可知抗击的主要对象是日本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