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孝道的故事?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卧冰求鲤你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孝道?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走近作者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写作背景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相关知识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沿用至今。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寄其哀述其功颂其德朗读感知,理清结构归纳明确:(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2)“我爱我母亲”(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第一部分——交待写文章的缘由。——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精读探究.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明确:勤劳。.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第二部分请在各段落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铅笔先标注出来。第二段:我家是佃农。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第五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第六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第七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第八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家庭环境劳动能手(爱憎分明)小结: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分析写作手法: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请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爱憎分明等美德表现了母亲作为劳动妇女这方面的优秀品质。作为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研讨第9段注意写作方法:前后呼应的写法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明确:送子读书。提问:(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