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蜀河中心学校李昌芝我有幸参加了安康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真正明白了如何落实新课程,真正领悟到了在语文教学中的“建立真正的师生关系”,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合作探究”以及处理好“课堂生成”的内在含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上的“激励性言语”就少不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答不上、不举手或者答非所问等现象,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易冲动、冷言击中,打击学生后就干脆来个越俎代庖,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结果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下,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许错误就是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提倡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搭建师生真正平等的平台,这时的学生才敢于去说、去做、去演、去展示自己,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我发现名师讲课时,引导、组织课堂教学相当严密、有序,而完成这一任务时,多将激励性语言贯穿整个课堂,无论学生说的对与错,好与坏,他们都会给予鼓励,以便学生更有学习的激情。可以说建立了真正的师生平等关系,达到了“学生乐学,老师轻松”的效果。二、理解课文重在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喜欢采用齐读的朗读方式,认为齐读能带动差生,其实每个人对每件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读书也是一样,个人的体会不同,所读的语气也就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予以引导,并创设情景,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名师陈金龙在教学四年级教材中,《白鹅》一文时,在指导朗读“狗偷鹅食”这一部分时,他首先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抓住吃食、偷食动作之词进行表演朗读,学生很快感受到白鹅吃食时的悠闲、品味,体会到狗偷食的迅速、滑稽。学生很快感受到了白鹅的有趣、可爱,从而产生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之中,从读、说的效果来看,学生对课文理解得相当透彻。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对于长篇课文来说,不必逐段读、逐段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紧扣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即可。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名师武琼在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紧扣“神机妙算”一词来体会,老师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体会诸葛亮的“神”在何处,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的,这样一来1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总结学习方法,如:对于写事的文章,可抓住重要人物所做之事来概括主要内容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我们不能局限于用“教材教学生”,还应让学生学会用“教材”学习如:安康市一小的市级教学能手陈忠云在教学《微笑》这首新诗时,诗人将微笑比作最好的身份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后又作知识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想象一下,还可以把微笑比作什么?学生情绪高涨,大胆想象,说出了很多,这样一来,学生就体会到了微笑有着无穷的力量,微笑简直就是一把万能钥匙,有了它可以战胜一切,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象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课堂生成”。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定目标,喜欢采用那种“赶羊入圈”式的引导,不让学生越雷池半步,这样一来,就忽略了“课堂生成”,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不民主,气氛不活跃。再者,应对考试时的灵活题,学生便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课堂生成”问题。当然,这是开放性语文课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其实,说起轻松,做来却难,要想真正处理好“课堂生成”,我们面临又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