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量管理1、企业法人及主管领导(1)应了解企业计量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2)了解本企业计量工作的状况。(3)企业发展规划以及技术进步应有计量方面的内容。(4)企业总结计划应有计量工作内容。(5)厂务会议记录中应有计量内容。(6)计量工作是否纳入到实际当中(奖罚)。(7)岗位责任制中是否体现计量。(8)要亲自参加计量的审核、评审。2、计量机构(1)设在中层机构、职能的、独立的、合适的均可。(2)计量管理人员专职、兼职均可。(3)主管领导专职、兼职均可。(4)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A:要贯彻计量法规并组织实施。B:要组建计量管理系统(下级主管领导、职能部门、各环节检测主管人员)培训计量人员。C:各车间兼职计量员。D:解决计量纠纷仲裁。E:编制量值溯源图,统一管理计量器具,监督各环节,计量器具配备和计量检测。F:在厂级主管领导下,定期组织计量审核和评审。计量人员:1、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管辖范围内熟悉;2、质量保证负责人:工程师、技术范围内熟悉;熟悉检测对象,学习内容知识、相关法规、质保相关、误差培训。环境:要满足工作检定要求。制度:工作制度、部门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质量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各仪器设备的检定及管理制度。计量认证的步骤:11、申请2、准确(初查)3、预审:人员设备条件(硬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软件)。4、正审:实操抽查考核(审报内容的10%-30%)要走全过程。笔试:计量基本知识、认证的相关知识10%-30%。座谈会:计量认证目的、意义、法律上地位的变化、质量手册。计量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2个评价、整改时间)。计量检定标志:检定合格的仪器贴绿色标志;不合格的仪器贴黄色标志,多功能仪器有点坏的、有部分合格的多量测,用准用证。计量认证范围:国家政府下达有检验任务单位;其它类型的试验室、自愿申请认证。计量认证的法律法规:(1)国家的:A:计量法的第22条。B:检定:人员;设备(一个项目必须2个持证,工作制度)C:可靠性:(2)计量法实施细则:(3)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4)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标准号)。(5)北京市计量认证补充规定。计量认证的内容:6方面50条,其中20项“*”。“*”:定购合同:各种装箱单、外文要翻译、检定证书、旧仪器维护及使用记录、移交单,档案袋上有目标。组织机构(合理机配、质保体系、方针、公正性声明)2仪器设备:(2个表,配备率>95%,即:能检查个数/标准参数个数);基本性能(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率都满足检定要求)。检测工作:标准搜集要集中,作废标准应及时清理、编号、管理;操作细则(不能统一操作的)样品、保存、处理并做写错规定处理,原始记录要用法定单位,处理正确。报告要有发出份数,复印报告法律上无效,只对来样负责,申诉必须规定多少天之内。检测人员、环境、工作制度。计量误差:1、误差定义(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真值)、种类: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测量档度一样用平均值;测量档度不一样用加全平均值。2、算术平均值:3、标准偏差:4、数字修约和有效位数:(1)修约>0.5,末位进一;<0.5,末位舍去;=0.5,机偶判定。(2)不重复修约:3.746修约为3.7,3.75修约为3.8,保留2位有效位数。有效位数:数字表(一般都加减一个数,并算为有效数字,从估读开始数至非零数。)二、计量认证:计量认证意义、目的:1、法定上批准、求认;2、技术上的权堆性;3、现用规范;自社会提高公证(母体单位,声;不怕社会记的影响;对别人的承检产品不能用于开发,对承检单位的保证。),并具有法定意义的并达到三个目的。基------标------工法定依据:按国家检定系统表进行(主----从关系所做的技术规定);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法定文件)。法定认证: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检定印;检定结果通知书;注销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应注意的问题:简称、全称、大小写、词语不重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定义: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组成: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7个;辅助单位2个;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3、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