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也审题,败也审题2粗心大意,无故丢分①全都正确(相同)、不完全正确(相同)、全都不正确(相同);②错误的,不全错误的,错一(或2、3)个③选出错误的两项④没看清楚题号,张冠李戴。3理解偏颇,答非所问例如: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这首词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请问: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下列三个答案,哪个最好?①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②第一句、五句、六句写动景,第二句、三句、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③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523.以“红叶飘零”为主题写一段文字,具体细致地描绘红叶飘零的过程,不少于80个字。(6分)1:“呼……呼……”寒风呼啸,树上的红叶剧烈地摇晃着,却没有挣脱,“呼……”又一阵寒风,红叶终于挣脱了,犹如得到新生一般,在寒风中,在大树下,舞着身姿,舞出一部经典的独舞。然后,向后翻腾两周半,准确地着地。。(郑伟光)2:金黄的秋天,有金黄的稻田,还有飘零的红叶。为什么这树这么高大,这么的笔直。原来这正是为那红叶准备的。一阵秋风吹过,红叶便开始起舞盘旋,毫无阻碍,可以自由自在飘落,因为树干是那么高大笔直。6陈泽航205个字3:在世间万物种,任何一种生命凋谢总会引发另一种事物掘(崛)起或耀目的芬芳,叶子的掉落自然也是如此。红叶是一种美丽而耀眼的叶子。在自然界中它是耀眼的明星。它也会有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当它辉煌的把美丽献出大自然后,它依然不忘为自然界增添美丽,为自然界献出自己的养分。它们飘零在大地上呈现了美丽的一段日子,然后化成植物的养分为下一代的植物做基础,这是何等伟大的品质啊!我们应当欣赏它的美丽,思考它的本质,学习它的精神。7朱宝良子:当秋姑娘提着裙摆,轻盈地在大地上旋舞,那火红的叶子也像是起了玩耍的心,身子一摇,就从枝干上挣脱,静静地在林子里跳起飘零之舞。红叶随着凉风四处飘荡着,像上帝遗落在人家的一块红手绢,落在大地上,浮在溪涧里,欢笑着、追逐着,为这深秋的金黄美景增添了一抹妩媚的亮色……参考答案: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一枚红叶从树梢向树根探下了身子,悄然下落。她想,冷风萧瑟,我们的母亲树根该多么需要我们这些子女来呵护啊。红――叶优美地舒展着身姿,飘过一根根树枝,向姐妹们发出真诚的呼吁,于是,一片片红叶,翻转飘零,纷纷聚拢在母亲的脚下。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7分)2010惠一调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注:①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②秋山,诗人《登楼》诗有“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句,此处化用。(2)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4分)(2)(4分)疏的地方: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但只用了疏朗的笔墨,就起到了铺垫、陪衬的作用。(2分)密的地方:颈联和尾联细腻地描写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突出了故交情笃,也写出了自己的心迹,这是全诗的重点和主体,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2分)阅读受阻,不懂要求914.“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请解释韩寒这句妙语的含义。(4分)1:世界上的逻辑,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逻辑,包含着深厚的学问、修养,很多人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而中国的逻辑则是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思想,语言粗俗,但却通俗易懂。(温嘉伟)2:用简单的逻辑揭示事实荒诞的能力,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在中国就以中国逻辑处理问题。不要将简单的东西想得过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