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严格实施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对应科室就诊。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立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对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恪守有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有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规定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有关科室。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能够转到对应的普通门诊就诊。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有关科室,并立刻依法采用对应的隔离或控制方法,对病人陪伴人员和其它亲密接触人员,采用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防止方法。洪雅县中医医院诊疗及转诊制度1.医院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疗原则和治疗规定,采用对应方法;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含有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具体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急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统计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亲密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疗原则》,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疗原则的人。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性技术指导文献,严格按规定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施网络直报,并按规定进行报告。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报告县CDC的按规定报告)。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因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疗后24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原则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规定进行报告。5.个别病种确实认须由有关单位承认后方能上报: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疗变化和转归状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备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