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第二学时教学设计寿安里小学杨建华教学目的: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通过。2、感受郑和为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和谐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划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懂得了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畴广,(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大、时间长、范畴广)达成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还懂得了文章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重要分为:扬帆起航、和谐交往、战胜凶险(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扬帆起航、和谐交往、战胜凶险)。(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再次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郑和远航。(生齐读课题)2、出示目的。(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通过。(2)感受郑和为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和谐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3、效果预期。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学习“扬帆起航”(课件出示1—3节)方略:1、请同窗们自由读读课文1—3节,划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能够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写写你的理由。2、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做好报告准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①有关宝船的长度、高度、宽度等。(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船大,用教学楼进行对比。)②“船上配备着航行罗盘……水船。”(装备精良、随行船只分工明确。)是啊,船很大,装备精良,随行船队分工明确,规模很大,确实是宝船!③“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第一次出使西洋。”(看出送行人诸多,连皇帝都参加了,从“人山人海”看出。)④“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从具体数字看出随行人诸多。)4、宝船如此壮观,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①指名答:自信、矫健、勇敢、坚定②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③指名读、齐读。5、下面句子更精彩,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出发了。”①指名读②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船队呢?(气势宏伟的船队,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比方句和浩浩荡荡。)③指名读——范读——齐读任务二:学习“和谐交往”(课件出示第四节)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强盛,而这次访问书上说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这是一次和谐的交往。)方略: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和谐访问”呢?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展示交流:相机拓展:1、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2、看见这样宏伟的舰队,本地老百姓会怎么想呢?(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和谐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任务二:学习“战胜凶险”(课件出示第5节)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波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碰到了哪些困难?①指名答(风浪海盗)②险恶的风浪★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体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呼啸呼啸等)这是海浪的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读★面对如此凶险的风浪,郑和是如何做的呢?我们能够看出郑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镇静自若)指名读★是啊,正由于郑和面对凶险的风浪时镇静自若,因此才干一次次战胜凶险,能够从文中的“化险为夷”看出。(相机理解“化险为夷”,“险”指的什么,“夷”指的是什么?)③凶恶的海盗★除了凶险的风浪,尚有什么其它的凶险?(海盗)★面对海盗的攻击,郑和又是如何做的呢?又能够看出郑和是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有勇有谋)总结:在漫漫的远航之旅中,像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郑和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一次次凶险。任务四:复述第一次远航。1、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通过,课文重要从扬帆起航、和谐交往、战胜凶险三个部分来描述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部分,根据板书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