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种风尚,就是经常为自己取各种雅号,以明心志。如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喻其安于贫困,自得其乐的情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反映其高洁正直的人格追求;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显示其隐居之意。而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却有三个号:年轻时曾自号“达老”,到四十岁时,起名“醉翁”,到64岁时——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其实他的每一个别号都是一段人生历程的提炼,都表达一种独特的情怀,那么这个六一居士里究竟包涵着什么丰富内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六一居士传》,探寻其意蕴吧!六一居士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2、过程与方法。学会对比阅读,在文本中找寻相似点和不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体会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传统。重点:体会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难点:对比阅读,找寻相似点和不同点。欧阳修:初贬夷陵益慎职又贬滁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贬蔡州六一居士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安于职守与民同乐?青年中年晚年急流勇退、修身养性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作者此时已经65岁了,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三度贬官,历尽坎坷,濮仪之争:弹劾案一:弹劾案二:薛宗孺监察御史里行蒋之奇更多内容请看:百家讲坛康震讲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初谪(zhé)滁山颍(yǐng)水此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轩裳珪(guī)组恻(cè)然赐其骸(hái)骨偿其夙(sù)愿佚(yì)讫(qì)无称焉课前思考1、欧阳修自命名为“六一居士”之前有别的名号吗?2、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退休谪:贬官3、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隐退闲居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2、既老而衰且病既……而……且……:又……又……又……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被动句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状语后置句翻译: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结合注释通读本段,思考下列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段:由主客对话组成。1、何谓也?译:讲的是什么呢?“谓何也?”(宾语前置句)2、是为五一尔,奈何?尔:通“耳”,罢了。奈何:怎么样?3、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以:把,介词。为:只是。(表判断)状语后置句4、是岂不为六一乎?是:代词,这岂不……乎?:难道不是……吗?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放置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罢了,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把我这一个老头,加在这五种物品中间终老,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7、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讽畏:害怕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8、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以:用来/用(它)志:记,记述尔:通“耳”,罢了(……也,表判断)客人笑着说:“您是一个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自己的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在阳光中奔跑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但是名声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来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脱;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述我的乐趣罢了。”9、吾之乐可胜道哉乐:乐趣胜:尽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10、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得意:获得乐趣沉醉1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虽:即使。阅:观看。12、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适:舒适客人说:“那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正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