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逻辑用语人教人教AA版选修版选修1-11-1选修选修2-12-1第一章第一章浙江省义乌中学王芳2009.02.25提纲一、课程的比较与理解二、目标与要求的实施三、思考与建议为什么“简易逻辑”改名为“常用逻辑用语”?为什么删去“真值表”?为什么增加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一、课程的比较与理解——几个疑问《常用逻辑用语》《简易逻辑》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课程目标▲学习逻辑用语的目的不是为逻辑学和数理逻辑奠定基础。▲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作用,准确地表达和交流。1.为什么把“简易逻辑”改为“常用逻辑用语”?逻辑色彩语言色彩2.为什么删去“真值表”?内容《标准》《大纲》命题及其关系(1)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2.为什么删去“真值表”?课程要求的变化:▲大纲的必修变为标准的选修.▲大纲的“两个理解一个掌握”,标准变为“了解、分析与理解”。课程内容的变化:▲删除了真值表;▲通过物理中的电路引出“且”、“或”、“非”。▲增加了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文理科要求相同标准比大纲的要求略低注重实质,避免形式化倾向注重实用,贵在应用3.为什么增加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正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些正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存在即合理有一些存在是不合理的全班同学都会唱这首歌班里有同学不会唱这首歌全班同学不都会唱这首歌全班同学都不会唱这首歌日常生活数学学习思想认识2目标与要求的实施•课时安排(约8课时)1.1命题及其关系(2课时)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课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课时)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课时)小结(1课时)2目标与要求的实施•教学要求重点: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四种命题的转化,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别命题的真假。1.1命题及其关系(2课时)1.1命题及其关系(2课时)本节教学应强调的几个问题:1.对“命题”的要求(1)命题是能够判别真假的陈述句;(2)注意隐含的条件与结论。2.对“四种命题”的要求(1)宜举学生熟悉的命题,对概念只作一般性的了解;(2)重视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3)注意“若…则…”形式在命题分析中的作用;(4)应理解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5)不必涉及复杂的命题转写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问题。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课时)重点: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结合具体命题,掌握判断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难点:三种条件的判别与证明。本节教学应强调的几个问题:(1)p是q的充分条件表明有p必有q,但没有p也可能有q;(2)q是p的必要条件表明没有q就没有p,但有q未必有p;(3)充要条件表明充分性和必要性同时成立;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课时)(4)对学生的要求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5)多举实例说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别;(6)关于充要条件的证明只要求对一些简单命题举例说明。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课时)重点: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并用其正确表述数学内容。难点:正确地用逻辑联结词表达数学内容。本节教学应强调的几个问题:(1)从电路和集合两个角度认识“且”、“或”与“非”;(2)逻辑联结词的“或”与作为一般连词的“或”有区别;(3)由“且”、“或”与“非”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不同;(5)对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否定不作要求。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课时)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课时)重点: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并用其符号准确表示有关数学内容。会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