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土传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欧阳修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着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1、生字新词:颍水大喘渴死涿鹿之原轩裳珪组骸骨讫无称(yíng)(chuǎn)(zhuō)(guī)(hái)(qì)2、重点字词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尚何暇于五物哉?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吾素慕之吾尝用于时,而讫无称焉吾负三宜去(疾:快)(喻:说明,表达)(暇:悠闲,此作动词)(乞其身:请求皇上允许自己告老还乡)(置:放在一边,放弃)(素:一向,素来)(用于时:出仕做官)(负:担负,引申为具备)整体感知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问题:什么事情让欧阳修快乐?而什么事情让其不快乐?明确:“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五物”让欧阳修快乐,而“世事之累”让他忧愁。1、“五物”指的是什么?那么何谓“六一”呢?重点研讨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加一老翁为”六一”。(一)学习第二段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2、“乐”之如何?(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形象的比喻)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明确:“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3、“世事之累”体现了什么呢?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4、欧阳修为什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