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诗歌训练专题山水田园诗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探究问题: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男园诗的显著特色,请以此诗为例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一、点击教材:选修1《唐诗宋词选读》•鉴赏分析:•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本诗前六句表现出来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此诗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末两语情中生景,幻甚”。其中的“幻甚”意思是幻想奇特。请结合全诗对此说法作简要赏析鉴赏示例:•1、本诗首句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四句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他忽发奇想:感到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跟随着友人归去。这两句诗,诗人以美丽的想象,融入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2、诗的前两句侧面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末两句写友人去后,诗人眺望大江两岸,眼见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的美景,他突了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景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幻想等多种手法,将春色写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喻它,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另外,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的描写,也为读者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读来饶有情味。鉴赏注意:•1、弄清景与情的关系,先谈景再谈情;•2、谈谈景情结合的效果。•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说说下列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并指了它对全诗意境构成起了什么作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二、归纳总结: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1、诗人简介•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A、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B、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