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总第课时主备人:谢红菲(茅山)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内容: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教学重点:识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生:是一座大山。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板书课题:8小松树和大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songduonehuidabohaiyetuo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呢:与“泥”作比较。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五、作业。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总第课时主备人:谢红菲(茅山)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内容: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教学重点:识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三、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四、作业1.按笔顺描红。2.朗读课文。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小松树————惭愧长得多高比你高看到很远大山托大松树(风伯伯)(没有回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