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楼燕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一理论为我们多方面高效率地开发和培养人的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学基础,我们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时,要不断寻找多元智能与我国课程改革的结合点,特别注意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关键词多元智能思想品德课教学新课程评价一、引言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这句话用来说明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教育任务非常恰当,又尤其适合说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素质教育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推崇,关键是素质教育要实现的是要让有区别的个体能够有差异地发展,实现个人应有的以及可能实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我们不可否认,受教育者的发展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但教育者总是把学生在学校中的成功等同于他们在生活中的成功,而事实上这两者是不同的。的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生活中也许取得成功的比较多,这是事实;而在学校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许多能力在生活中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是共同的,这也是事实。但是,这只是两者关系中非常粗略的一面,远非全部。那么,素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走进中小学校,如何深入课堂教学,如何与当前的课程改革发生联系,又如何去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早在十多年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以全新的智能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过往的教育思维和教学策略。二、多元智能理论介绍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IQ测试)由于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学习相同的课程,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最佳手段是频繁的正规的考试。这种“一元化教育”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无法甄别出学生在统一、标准化测试中未显现出来的智力强项。为此,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新的智力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并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智能的种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从基本结构来讲,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分别如下:①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口述历史、讲故事、文学等,演说家、创作家及小说家等都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指有效运用数1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字和推理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科学发现、数学理论、计算和分析系统等,科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天文学家等都拥有这方面的智能。③空间形体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指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美术作品、航行系统、建筑设计创作等,建筑师、艺术家、绘图员等都具有这方面的智能。④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工艺、体育表演、戏剧表演、舞蹈形式、雕塑等,运动家、舞蹈家及演员等人士最能表现出这方面的智能。⑤音乐韵律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音乐作曲、演奏、录音等,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⑥人际关系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治文件、社会机构等,社会工作者、宗教领袖及政治家等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⑦自处内省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宗教系统、心理学理论、...